通识教育学院与包公文化博物馆联办包公思政课堂开讲包公精神与青少年品德塑造
6月19日,由我校通识教育学院联合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举办的“包公思政课堂”系列活动之《包公精神与青少年品德塑造》专题学术讲座在星湖校区明辨楼213教室举行。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徐文娟担任主讲人,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历史深度与现实意义的文化盛宴,吸引了通识教育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商学院等师生到场聆听。
徐文娟主讲
徐文娟围绕包公精神的现代诠释及其对新时代青少年品德塑造的重要意义展开阐述。她首先详细解读了包公“忠孝”两全、以廉为重、以民为本的三大核心品格,讲述了包拯为尽孝辞官奉亲守丧、任天长县县令时公正无私为民除害等具体事迹,生动展现了包公品格的形成与实践。
徐文娟深入分析了包公精神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包括敢于寻求突破、以身作则、打破陈规、惩恶扬善等方面。她指出,包公精神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正义感、树立廉洁观念、增强责任感。
徐文娟还分享了包公精神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如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包公事迹展、绘制包公脸谱等实践活动,让在场师生对如何将包公精神融入青少年教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徐文娟表示,包公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十分深远,其核心影响在于通过清廉文化和家国情怀的熏陶,帮助青少年树立“以正为美、以廉为荣”的优良品格和人生价值观。
“包公思政课堂”系列活动后续将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供稿:通识教育学院梁健,莫卓潼/复审,罗群/终审)